与手有关的动作
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研究人员测验护士,要她们有意地对病人的病情说谎。通过录像观察,这些护士要比平常实话实说时使用了更多的用手掩饰嘴部的动作。由此得出结论:手遮嘴的动作有说谎的嫌疑。
1.说话时用手摸鼻子、遮嘴
“摸鼻子”是人们在说话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动作,可能是轻轻地来回摩擦着鼻子,也可能是很快地触一下就把手拿开。女性在做这种动作时,会非常轻柔、谨慎,因为怕脸上的妆被抹掉。
古时候的人通常认为“鼻子直通大脑”,这样一来鼻子就成为一种为大脑传达信号的工具。而某些研究显示,一个人在说谎时,鼻子的神经末梢会被刺痛,摩擦鼻子是为了缓解这种感觉。另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认为,当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之后,下意识就会指示手去遮住嘴,但又怕表现得太明显,因此,会就势在鼻子上摸一下。
摸鼻子和遮嘴一样,都代表做这个动作的人可能有不太好的想法。摸鼻子的动作对说话者来说表示欺骗,对听话者来说则表示对说话者的怀疑。
当有人在与你说话时,不自觉地时常出现用手护着嘴的动作,说到一些关键点上,有人甚至有意假咳嗽借此用手来遮嘴,这时就要对这人说话的真实性多加留意,此时此刻,他说出的话不是有诈,便是在说谎,结合前后的交往,就会不难作出清晰判断。
如果说话者用手遮嘴,有“心口不一”的嫌疑。那么,反过来,你在说话时对方用手遮嘴,如果是一对一的交谈,你最好是暂停下来,问他是否有不同的意见;如果是面对观众的演讲,台下的听众不少人出现了交叉双臂,或用手遮嘴的动作,向你传递的信息是你说的不符合实际情况或简直是在说谎,这时你就要斟酌一下内容,调整一下讲话的角度,尽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如果置这种负面氛围于不顾,坚持说下去,不会有好效果,甚至会引起一片质疑。
教你说谎的导演
我们知道,演员都是善于模仿的人。那些经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们能够通过训练,将原本无意识的身体语言转变为有意识的动作,为自己的有声话语服务,使自己的表演无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从把握身体语言的准确性这一点来说,演员们掩饰的技巧越娴熟,他们演技也就越高超,走向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张艺谋执导《秋菊打官司》时,有些媒体报道拍摄的小花絮,其中有一则叫《一句话导演》。说的是影片故事中的村长第一次被司法人员带去审讯时,支支吾吾地想掩盖一些事实真相,为自己推卸责任,连续拍了十几遍都感觉演员的表演不到位,张艺谋此时已说得口干舌燥。这时,摄影师提醒“村长”:“说的时候,下意识地摸摸嘴巴。”仅仅增加了这一小动作,接下来的拍摄,一遍通过。张艺谋戏称摄影师为“一句话导演”。实际上,加上这一动作,所流露出的身体语言信息就是不诚实的意思。
2.说话时用手揉擦眼睛
古语云:“非礼勿视。”这种姿势表示大脑想遮住眼睛所看到的令自己怀疑的事物;或者是在说谎时,避免正视对方的脸,是人们“心口不一”的一种下意识动作。如果你看到谁在说话时,不自觉地有揉擦眼睛的小动作,对他所说的话的真实度要打一个问号。另外,如果你看到对方在说一些重要的事情时,目光游离,不与你对视,明显感觉出他往别处看,或看天花板、地板,可以断定他有撒谎的可能。
男人通常揉擦的比较用力,如果说的谎过于大时,大多数是在眼的下方揉擦,目的在于避开对方的注视,有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把目光从听话者的脸上移开,往别处看。但与男人相反的是,女人通常会用眼睛看着天花板。
如果你在说话,听者面部带着虚假的笑容,目光游离,则表明他对你的谈话内容产生怀疑,或有抵触情绪。这时,作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就会从他这一体态中捕捉到负面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或语气语调。
3.说话时用手抓耳朵
俗话说“非礼勿听”,就是想防止不好的事情被传进耳朵的意思。譬如,小孩子不想听父母的唠叨时,就用双手掩住耳朵。而成年人听人讲话时的抓耳朵动作就是从这种儿时的动作演变而来的。只不过更具隐蔽性罢了,当有人面对你有这种动作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与用手抓耳朵类似的动作还有摩擦耳背、用手掏耳朵、拉耳垂等,都表示听话的人已经听够了、不想再听,或是想由聆听变为讲话的意思。有时,拉耳垂也表达内心的某些不安,并对对方的话题感到厌烦,有想要阻止对方谈话的意思。
4.说话时用手搔脖子
人们在说谎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而必须用揉或抓来缓解。也有的观点认为,说谎的人在感到对方怀疑时,脖子往往会冒汗。当某人的话与事实不符时,这种表现会特别明显。对这种姿势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很有趣的一个规律:人们由于内心的异动,而驱使手去搔脖子时,每次大约搔5下,很少超过或少于5下的。这种姿势表示人们对所面对的事情有所怀疑或不肯定。做出这种动作的人常会伴有“我不能肯定我是否同意”之类的话。
当有人向你说:“我能够理解你的想法……”之类的话时,如果同时伴有用一只手的食指搔抓耳部下方或脖子的一侧,他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则是“我难以理解你的想法”。也就是说,他口头上向你传递的是一种正面信息,而他的体态语言则传递一种负面信息,这种负面信息表示怀疑或不肯定。这时就要避免轻信他的话。
5.说话时用手拉衣领
一个人在愤怒或沮丧时也会拉一拉衣领,好让脖子透透气。如果你看到对方使用此动作,就意味着他可能对你的表现和举动并不满意。
但是,并非谈话中出现了上述动作的人都是在撒谎,有时候人们的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比如偶尔摸一下脖子,也许只是因为那个部位发痒而已。
所以,在日常观察他人体态语言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辨。因为发痒而摸鼻子与受异常心理暗示而摸鼻子之间,是有明显差别的,凭感觉是能感觉出来的。比如,人们在搔痒时一般都比较用力,而下意识的动作却是敷衍了事,不自然。
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人在说谎的时候,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由于难以忍受,而必须用揉或搔抓来舒解。这是一种本能的自动反应,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得了的。他的这一发现,对为什么有人在说谎时,或怀疑被别人戳穿时拉衣领,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某些关键场合的交谈中,如果你看到对方下意识地使用拉衣领的姿势,只要问他:“请你再说一遍,好吗?”或“请你再讲清楚一点,好吗?”如果对方说的是谎言,在接下来的重复回答中会出现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进而再注意观察对方的神态,对方是不是在撒谎,会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如果对方是因愤怒或沮丧,你的及时插话,会使对方感觉你善解人意,同时还会帮他缓解一下负面的情绪。
6.咬手指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场合中有人有意无意地咬自己的食指,或者眼镜腿、笔之类的东西,这种体态又是暗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呢?
咬手指也代表一种思考前面叙述的手嘴动作都与说谎有关,不自觉地咬东西则暗示的是此时内心缺少安全感,想得到的是理解和肯定。也许此时他什么也没有说,但这种体态里流露了他此时内心的安全需要。
这是行为心理学家戴斯蒙·莫里斯博士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得出的结论。他说:“人在感受到压力或心烦意乱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用嘴咬某样东西。追其根源,这时人不自觉地是想回归到小时候吸吮母亲乳房时的感觉里,因为这种动作在人的潜意识里最有满足感和安全感。小孩多用拇指代替母亲的乳头,成人则用香烟、眼镜腿、笔之类的东西来代替,两种方式,一种心理需求。后者只是一种理性的隐讳罢了。”在一些重要场合中,当有人不自觉地出现这种体态时,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作综合判断,必要时,应该给予的是理解和肯定。
说话时,完全没有表情没有动作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特别是想隐瞒什么,或撒谎的时候,人的双手常常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小动作。正是因为双手位于身体易于观察的部位,如果细心的话,手的动作还是比较容易观察的。所以,在交谈过程中多留心对方的手部动作,对你辨别对方说话的真伪是很有帮助的。
双臂交叉所传递的信息
人的上肢部分,除去双手以外,手臂和手腕这两部分也可以显示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
我们常常见到在交谈或听报告时,有人喜欢将双臂交叉在一起,通常情况是用左右手分别抱住相反方向部位的手臂肘部,乍看上去,好似一种悠闲自得的神态。
那么,这种交叉双臂的姿势有什么样的心理意义呢?相信许多人都注意过这样的情形:裁判做出一个判定,某方球队教练有异议时,他就会跑到球场上,或直接冲到裁判的面前指手画脚地抗议,两手时而乱挥,时而愤愤不平地将双手插入口袋,甚至紧握拳头,以此威胁裁判。这时,即使电视转播的画面不将两人争吵的有声语言播放出来,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两人的面部表情和手势语言来领会各自的真实意图。在这种情况下,裁判只需两眼瞪着这位教练,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一种防卫性的姿态——实际上,他们大多会采取这种做法。这一动作表明,从那教练一开口,裁判就已经很明确地表现出他要坚持自己的判决,不管教练怎样抗议,都不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时,他还会一言不发,转过身去背对教练,意思是“你的废话已经够多了”。
由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这种双臂交叉的姿势表示的是一种防卫的、拒绝的、抗议的意义。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双臂交叉的动作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而且表示的意义也具有全球的普遍性。人们在一起争论时,经常使用这种姿势:小孩子们叉起手臂抗议父母的唠叨,老年人叉起手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姿势似乎可以使人感觉稳如泰山,可以经受得起任何打击。
实际上,研究表明,交叉的体势——无论双手的交叉(不是十指交叉),双腿交叉相搭,还是双臂交叉,都构成一种“十”字状或“K”状的形式,都显示出矛盾、多种情况交互影响或紧张等心理因素的存在。就双臂交叉的姿势来说,暗示当事者思想上的“疙瘩”,就如同处于十字路口上的人,不能确定何去何从,或者表示此人对对方所说的内容不那么信任,甚至有些排斥或拒绝。
因此,这一身体语言并不总是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是舒适、自得的表现,相反,它往往是消极的、非开放的象征。事实上,它表现出姿势使用者内心正处在选择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定,或者他已经在内心拒绝了对方的意见或建议。这时,为了能够改变对方的态度,从而使其接受或认同自己的思想观点,作为信息输出的一方,应设法使他放弃这种身体姿势。至于怎样判断这一姿势是属于防卫性的呢,还是属于放松性的,除了根据场合判断,还可以注意看他的手:手指是放松的还是握成拳头,两手是轻松摊开的还是紧抓双臂以致青筋突起。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