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9月7日,约翰·W·康福思出生于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滨城市悉尼。小康福思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很快被一件残酷的现实改变了。
康福思10岁那年,家长发现他耳背,医生诊断是耳硬化症,并且会越来越重,最终导致的失聪。对他来说,生活还远未开始,命运却与他开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玩笑。
父母面对诊断结果,都难过地哭了。好在听力的丧失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他还有大约10年的时间能听见声音。
父母把康福思送进了悉尼男子中学,而不是聋哑学校。他们认为,对儿子最好的帮助是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和生活,他们要让康福思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正常人。
在学校,康福思自己也经历了一番难以言说的激烈思想斗争。康福思觉得10年的时间已经完全够自己学习、掌握“谋生”的本领了。福思开始了与疾病赛跑。
时间容不得他有丝毫的懈怠,他必须赶在听力完全丧失之前,尽可能地储存更多的知识,掌握学习和谋生的本领,要把听力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4岁那年,对于康福思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受到学校的奖励,这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自信心。
在学校准备的各种奖品中,他选择了一本介绍宇宙天文知识的书,因为他一向对天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久,他在化学教师贝萨的影响下喜爱上了化学。贝萨还告诉他:从事化学研究,弱听不应该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贝萨老师的话使康福思深受鼓舞,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化学,并在家里建了一个简易的化学实验室,参照有机化学的教科书,开始了有机合成的实验。他用廉价的化学原料合成了很多制剂,其中有些是他根本买不起的东西。实验的经历大大增强了康福思的自信心——他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事物,同样,他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康福思立下以化学为业的志向。
天道酬勤,尽管康福思的听力在迅速衰退,但是,他凭着勤奋的努力,在他16岁时,考入了澳大利亚最好的大学之一——悉尼大学。这时,他已经听不见老师讲课了,但他并不气馁,没法用耳朵听,就用眼睛看。因此在整个大学期间,康福思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化学文献图书馆,从杂志和书籍中大量阅读有关论文。其中有不少论文是用德文写的,康福思不懂德文,他就借助德文字典逐个查找生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啃,直到完全弄懂整篇论文的意思为止,然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在阅读及做实验的过程中,他明白了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改正、不断完善的过程。
1937年,康福思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了。更准确地说,他是通过自学来完成整个大学学业的。但他并没因此而满足,他决定继续在知识的征途上跋涉……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