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现在完全是凌乱了,完全不知道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刚才差点丢了生命,突然有人救了他。对方射死了夏震,可是这个自己不认识的年轻人,居然直接对他称呼为“岳父大人”,这样让韩侂胄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韩侂胄敢肯定,自己没有这么一个女婿。甚至韩侂胄有好几个女儿,除了最年幼的女儿韩雪刚刚十六岁,还没有许配人家,别的都已经许配了人家,至于这些女儿里面并没有这么一个女婿。
“岳父大人,多亏了你神机妙算,早就知道了史弥远的阴谋,所以不惜以身犯险,希望他们能回头是岸。可是这帮家伙居然如此丧心病狂,居然还要杀死岳父大人您。所以小婿按照您的计划,特来继续发动兵谏,规劝官家!”高鹏说。
高鹏这一番话,其实是把自己这个兵变,变成了韩侂胄和辛弃疾的计划,并非是自己一个小人物发动的。高鹏之所以能够说动毕再遇,那是因为他是辛弃疾所谓的孙女婿,并且把这个发动兵变的主使者扣在了韩侂胄身上,这样毕再遇才会听从命令。如果不是如此,毕再遇也都不会相信他一个年纪不过是十五六岁左右的小孩子的话。而且高鹏的一个不知道那里蹦跶出来的人,也不可能能驾驭这个庞大的局势,他一个小人物没有这个威望。所以他狐假虎威,以靠着辛弃疾还有韩侂胄的名义来做事,这样大家都会认为是辛弃疾和韩侂胄在发动这次政变。有了辛弃疾和韩侂胄的威望,高鹏才能狐假虎威掌控局势。
“岳父大人,现在毕再遇将军已经开始准备,接管了临安防务,我们一起去兵谏官家!”高鹏说。
高鹏不给韩侂胄回答的机会,韩侂胄完全搞不清楚是什么情况,他被高鹏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婿”给拉着走了。韩侂胄被拉着走了之后,跟着高鹏来到了玉津园之外的大街上。高鹏看到了人来人往到处都是军队调动,明显是毕再遇在指挥军队接管临安的防务,而街道上到处都是张皇失措的百姓。
“各位大宋将士,各位百姓,皇上被奸臣史弥远和妖后杨氏所蛊惑,不但和金国屈辱和谈,更是要杀死我们大宋的贤相韩相公,作为跟金国媾和的条件。这等卑躬屈膝的要求,皇上居然都被妖后杨氏和史弥远给迷惑,居然答应了。可是韩相公身为人臣,自然要劝谏君王。韩相公今天本来打算入宫去劝谏皇上,可是皇上被妖后杨氏和史弥远所阻拦,蒙蔽了圣听。不但不接见韩相公,相反还要派出人手杀死韩相公。”
“虽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韩相公个人生死不足惜。可是韩相公为了我大宋江山,为了我大宋百姓,为了我大宋千秋基业,不得不兵谏皇上。韩相公早在辛稼轩临终之前就已经有了约定,如果皇上执意要杀死韩相公跟金国媾和,那我们一定会联合起来发动兵谏,劝谏皇上不能够做如此丧权辱国之事!”
“今天,非是韩相公不忠,而是天子被妖后**臣蒙蔽,所以我们不得不兵谏,清君侧!”
“我高鹏身为辛弃疾的孙女婿,并且是韩相公的女婿,承蒙两位的厚爱,我今天就要追随我的岳父韩相公,一起清君侧,诛奸臣!”
“各位我大宋忠勇将士们,跟我一起去清君侧,诛奸臣!清君侧,诛奸臣!”
随着高鹏这么大喊,韩侂胄完全蒙了,他完全没有制定这个政变的计划。这样政变的计划完全是没有影子的事情,这个韩侂胄完全不知道。如果韩侂胄事先知道皇帝要杀死自己,那他完全可以用更好的办法来处理,用不着去发动政变啊!可是这个计划,完全是在韩侂胄的思维之外的,韩侂胄也都被高鹏给利用了。
韩侂胄刚想说什么,可是却马上被高鹏用匕首顶在了他身后,韩侂胄感觉背后一阵凉意,明显知道这一切计划都已经落入了高鹏的算计当中,自己不过是高鹏这个小人物的棋子了。
韩侂胄不敢说话,高鹏继续说:“各位将士,辛稼轩和韩相公一直致力于北伐,我身为他们的晚辈,他们把自己的孙女和女儿都嫁给了我,那我当然要不负他们的重视,特意带着大家一起清君侧!”
“国家养士二百五十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朝!大家跟我一起去清君侧,诛奸臣!”
很快,那些大宋民间的士子也都被调动了起来。在这个时候,北伐其实不光是韩侂胄的意思,更是朝野上下的一致要求。很多民间的士子也都纷纷支持北伐,北伐开始之后大家也都纷纷支持,包括不少大部分士子。至于北伐失败之后,被迫和谈,本来也都有什么。可是如果要通过杀死韩侂胄这个支持北伐的宰相来换取媾和,那这样绝对是一个莫大的国耻。杀死自己的功臣来换取媾和,这个甚至在主.和派内部也是有不少人反对的。
所以可想而知这个要杀死韩侂胄作为媾和的条件,这样多么的令人感觉耻辱。这次发动兵谏,清君侧,正好也是把大家的心气调动了起来。所以,不管是士子还是军人,社会各阶层的人都会纷纷支持这次兵谏,这次清君侧的行动。当然,这个不能够直接针对皇帝,只能够说是清君侧。
“大家跟我走,去清君侧,诛奸臣!”
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开始往皇宫的方向走,至于中国人一直都有看热闹不嫌事情大的习惯,所以很多普通百姓也都自发的跟着加入了进来。韩侂胄更是震惊万分,这次的事情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莫名其妙的成了主谋了?还有,这个高鹏到底是什么人,居然自称是自己的女婿?
现在整个临安城所有人都知道了,高鹏是自己的女婿,也是辛弃疾的孙女婿,这样韩侂胄和辛弃疾,也是真的是无妄之灾。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