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无端穿越之前和穿越之后的时空里,都存在过朱明王朝,中国历史在明代也都发生了同一件前无古人的外交大事:郑和下西洋。
由“郑和下西洋”可知,截至当时,中国无论是在制船和航海,乃至整体的科学技术水平都遥遥领先于世界,这样的优势一直持续到欧洲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杨无端的历史学得不算好,死文科生虽然将古代史大事件背得滚瓜烂熟,但她熟悉的是公元纪年的历史,穿越后发现人们使用的是端历,她就傻眼了。
在她还小的时候,是说这具躯体年纪尚幼,她被迫困在信阳宁府那段时间,她曾经以前明覆亡的嘉靖年间作为分界线,进行刻板的加减运算。但她很快发现,按这样简单粗暴的算法,欧洲早已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葡萄牙人的船也该到达澳门!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端朝立国之初,由于百废待举,不得已沿袭了前明现成的各项制度和政策,其中就包括备受争议的“海禁”。这些泥沙俱下的制度存在不少隐患,因此之后的历代皇帝和内阁都进行了修改和增补,动作最大的便是老睿王百里颉在佑康和承乾年间两次推出的新政。承乾年间那次,他力排众议,不但废除海禁,且规划了入海口附近的三座城市为相互勾连的通商口岸,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税收优惠。
消息传出,被禁海令搞得苦不堪言的东南沿海民众奔走相庆,鞭炮声震天,甚至有人在海神庙里偷偷供上了老睿王的长生牌位。
正是由于百里颉的高瞻远瞩,端朝并没有延续前朝闭关锁国的悲剧。相反,丝绸、瓷器、茶叶换回来大量白银,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靠着庞大的贸易顺差补充了新鲜血液,依然坚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杨无端穿越以后待得最长的地方是信阳,信阳府位于江北省,与端朝最为富庶的江南省相邻,距离大江的入海口也不远。这样的有利位置,理所当然贸易发达。
等到杨无端年纪稍长一些,在府学读书那段时间,她经常去码头和商贸区流连,见过不少远道而来的外国商人。大多是大食、波斯等地的胡商,打扮得已经颇为中化,如果不看那卷曲的毛发和异色的瞳仁,很难从举止或者口音分辨他们的原籍。也有无孔不入的传教士,眼巴巴地等着和任何对他们的神有兴趣的人攀谈,所以她只是稍加留意,便能得知外面的世界在发生什么。
没有工业革命,来自英格兰的神甫完全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整个欧洲还停留在黑暗落后的中世纪。
杨无端并未因此而放宽心,种种迹象表明,这个世界与她熟知的那个世界运行轨道偏差不止一分半分,但同时,又有另一些迹象表明两个世界存在诡异的重合。
譬如,在那个世界的史学界里一直有种说法:明朝之所以覆亡,与当时小冰河期的糟糕天气息息相关。小冰河期造成天灾不断,粮食大量减产,农民吃不饱肚子更交不起赋税。朝廷收不到赋税,就拿不出钱赈灾,灾民为了不被饿死只得流窜为匪,朝廷更拿不出钱剿匪……种种恶性循环之下,终于被最大的流寇李自成断送了朱家江山。
先不说这种论断过于天真和简单,杨无端关注的点在小冰河期这个背景上。据她穿越以来的见闻,端朝历年气温偏低、天灾肆虐,尤其是大小洪灾,光是江水大规模的改道都有两回。这些迹象无一不符合小冰河期的气象波动。
所以,杨无端怀疑:这个世界与那个世界处于两条同一方向的并行轨道上,两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或许有偏差,有时还会走岔路,但该发生的总是会发生。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