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动天赋,从小就有些名气,学校的运动会,我是班里主要的分源。不客气的说,每届校运会我一个人拿到的分,可以改变整个级部校运会的总分排名。我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素来就是校足球队的主力。这些优秀的体育天赋,自然被我带到大学,特别在长跑方面的耐力跟韧性,一定引起了急需有专业知识的劳动力的考古队的注意。
考古系的女生是稀缺资源,出来野外考古的女生就更稀有了,我开挖的这个探方一共三个人,就有一个学姐。这样一来,我和另一个学长的工作量,自然加大了。好在对我这样一个初次参加野外考古的学生来说,好奇心战胜了疲劳感,特别是当第一件文物出土后,那种成就感叫我忘却了疲惫。
这次考古历时数月,出土了大量铁器,铜器,和一些完整的瓷器,瓦罐。同时这个古城镇也被证实,是丝绸古路上的一个驿站。但是那种巨大的鼎状青铜器却没有新的发现,似乎这个古城镇里也仅有那一件。
随着这次考古工作的收尾,我又回到了学校。这次考古活动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的行动力受到了普遍认可,在大学的剩下几年里,我被不断调到各个考古队。我的大学生涯,几乎是在各个考古队中度过的。
考古报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之后,我留校了,作为助教加入了jd的考古队。
或许是出于对我行动力的认可,我几乎长年奔波在野外考古现场,或进行野外勘测。对于考古学这门学问,却没有时间去深入的研究。而且我的第一次考古活动,似乎就那样结束了,我甚至都没有看到过这份考古报告。
事情就是这样,当你要忘记一件事情的时候,而这件事又是你命中注定的痛的话,他就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
当时,我正在三峡地区带着几个有经验的考古队员和一批学生,在搜集和整理当地的古迹资料。因为三峡大坝的论证工作已经结束,这一带的大量古迹将会沉入水底,这段时间,也是对三峡地区最后的考古机会。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电话把我调到了新疆。
在库尔勒一下飞机,一辆军用吉普,就拉着我出了城。前排座上是两个军人,包括一个司机,很客气,很沉默,自始至终一句话也没有说。我坐在后排,旁边坐着接机的同事,jd的一个讲师宋贵龙。他很客气的向我问好,然后很自认的问起,我的那个项目在三峡的进展,可是我问他叫我过来的目的时,他笑着摇摇头。
“到了地方,有人会告诉你。”这是我得到的唯一答案。
我对他的这个答复自然是极端不满,可是我当时更疑惑的是现场的两个军人。那个司机还比较好解释,因为某些考古工作,特别是环境恶劣的考古工作,我们会通过地方政府或上级部门,得到来自部队的帮助。可是那个坐在司机旁边的军官,从接机时就一直陪在我跟宋贵龙身边,见到我也只是微笑着握握手,名字都是宋贵龙给介绍的。可是他却一直陪在我俩身边,微笑着给我莫名的压迫感。
后视镜的角度很微妙,他可以不必回头就看清楚后排座上我俩的表情动作。当然,这个角度也让我对他的表情一览无余,他始终通过后视镜微笑的看着我,很和善,很虚伪。
我跟宋贵龙的话题始终在三峡和其他的一些考古项目上,甚至他还开起了一些隐私的玩笑,可是一路上始终未提此行的目的。我又不傻,自然在片刻时间里就明白,这个军官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来监督我俩的。这就叫我对我的这个调令产生了些许不安和浓厚的兴趣。毕竟那个时候我还年轻,对危险的认识不够,也可能是我天性中的特点或者说缺陷吧。
路很长。军用吉普车出了库尔勒,上了一条往乌鲁木齐方向的国道。我这些年一直在野外考古,但是很少来这种干旱的地方。特别是近两年,一直在三峡地区进行抢救性考古工作。三峡地区的湿热环境,跟新疆干燥的高温给人的感觉反差极大。这辆军用吉普车不是老式202军用吉普,车体更宽,土黄色的外涂,噪音要少很多速度也很快。四个车门上的窗都摇开了,干热的风吹在脸上,感觉不到一丝舒爽,吸进肺的空气,仿佛带着火,每一次呼吸都能感觉到体内的水分被淘去一些。尽管酷热难耐,脸上和身上却没有一滴汗流下来。在这种干燥的环境中,汗形不成汗滴就被蒸发了。
宋贵龙显然早有所料,在吉普车出城不久,就递给我一瓶水。“三到五天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这几天最难熬,适应过来就好了。”宋贵龙说完笑着拍拍我的肩头。
我们做野外考古工作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肤色较深,特别是脸上的皮肤不会细腻,这都是长年风吹日晒造成的。今天我看到宋贵龙,看到他一脸的古铜色,都觉得自己可以称作小白脸了,尽管我的脸也在这几年黑了不少。我喝了一口水,看着他,笑着点头表示谢意的时候,忽然想到,他这个脸色,怕是在这里待了很长时间吧。
我这些年参与的考古工作,大都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这与个人兴趣和个人特长无关,而是院校和文物管理局统一安排的。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可是西出丝绸古路的考古工作,只有在校学习时参加过的一次经历,此后就没有接触过。后来留校加入过无数考古队,从一个寂寂无闻的考古队员,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独自带队进行考古的带头人,可以说也接触到了一些隐秘的东西。可是新疆一带的考古工作一直是个空白点,就连我这个在重大考古会议上都有发言权的人,也不知道那边有任何考古活动。
这几年我见过宋贵龙几次,不过都是在院校或文物部门有重大活动的时候,见面也很匆忙,在相互通气的时候,我记得他好像在西安一带做地质勘察,好像是借调到西安地质勘探局去了。当然,这都是他透露的,目前来看,这些都是障眼法,他应该一直在这里,而且还应该有其他人。我在心里默默地梳理起这些年不常见面,又脸色最深的那些同行来。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