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张坚给张禄所展示的天上的场景,包括情节编排、素材剪辑,以及镜头的移动和切换,等等艺术手法,还是颇为可圈可点的。【ㄨ】尤其一开始先从最宏伟的天凤和昆仑、紫府切入,作一定倒序,足以把观众的眼光牢牢吸引过来——当然啦,张禄的眼光不是被吸引来的,他是遭强力按在座椅上,被迫看完了这一切。
故事基本说圆了——就张禄对前世国产片,也就这点点不算奢望的要求而已——人物对话和画外音没有提及的内在线索,以张禄的智商,也可以一目了然。
无外乎祟的侵袭,迫使群仙集合起来,首先推出刘累为天公,继而请太岁占卜前程。但是太岁所占卜到的,总共有两条信息,一是“新罗白雀,可以除祟”,二是“长人执弓,射卯金刀,毙之太峣”。他只向群仙透露了第一条谶语,却刻意隐瞒了第二条谶语。
因为占卜的是仙天前途,并非人间变化,所以很明显,“卯金刀”是指仙天之主,而非人间帝王——除了说天公刘累,还能说谁呢?这条谶语并非预示着刘汉将亡,张氏代为中原主宰,而是说这仙天之上,天公的位子,必将由刘姓转为张姓!
正当外敌迫近之际,这无疑会引发群仙的猜忌和仙天的动荡,因此太岁不敢宣之于口,可是又实在憋不住——他这种心理,张禄倒挺可以理解的——所以就跟西方童话里那个理发师一样,随便找个洞,朝洞里大声叫嚷,倾诉出了心中的秘密。
至于太岁居所的那口井,竟然连通天渊,直通凡界,这事儿他究竟清楚不清楚,张禄就无从揣测了——估计他就算清楚,也当天渊的另一边出口在凡间的海外,人迹难至,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太岁不知道的是,好死不死的,南华仙于吉为寻上天之梯,恰好就找到了天渊的另一端,并且想要通过天渊,直达仙界。
所以那则谶谣就落在了于吉的耳中,他自作多情,还以为是仙人想通过自己的嘴向人间散布此谶,就此酿成了泼天大祸——东汉本已该亡,但要是没有于吉的掺和,估计出不了那么多张姓妖人。
前后因果一想通,张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在从于吉处得到相关信息以后,匆匆赶回鼎室山,想要向裴玄仁通报此事,但不仅裴玄仁登仙无踪,就连张坚也不再出现。其实张坚通过某些渠道——或许他始终都在监视着张禄的一举一动——很快便得知了其中原委,既然知道,当然不必要再下凡来向张禄探问调查的结果了。
张坚就此探寻天渊的两端,就此认识到谶谣是出自太岁之口……
想到这里,张禄不禁脱口而出地问道:“天上姓张的仙,很多吗?”
“不多也……汝可知我张姓之由来?”
张是凡间大姓,但其实这个姓氏的来源并不怎么古老。传说轩辕黄帝有孙名挥,因为发明了弓箭,故此被黄帝赐予张氏,封在濮阳——其实这种说法不老靠谱的,只是某些张姓后人妄攀先祖,想把自家的历史编得长一点儿而已。真正有据可考的,春秋时代,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就以祖先的字为氏,张氏自此传焉——汉代姓氏合流,张氏就变成张姓了。起码“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子房,他就是解张的后裔。
所以张坚说了,起码在春秋中期以后,才开始有了张氏,要到汉朝,张氏才广为繁衍,成为人间大姓。而若从东王公、西王母得道起算,仙天的历史已有一万五千年左右,而从春秋至今,只有短短的一千年而已。不仅如此,仙人的数量是越往前倒越多,越往后论越少——所以象张坚等辈,才会担忧正法传承的断绝。
这么一算下来,即便不懂统计学,只是以常理揣测,这姓张的仙人都绝不可能很多。
“今天上仙人张姓者,唯吾与张巨君耳。”
其中张巨君才刚升仙不久,资格太嫩,若说他将会威胁到刘累的天公宝座,估计可能性不大——或者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于是张禄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长人执弓’,难道是在说刺谒兄你吗?!”
脑海中传来张坚的话语,貌似同时在苦笑:“吾不知也。”
虽然不知,但张坚也不是笨伯,他之所以授意裴玄仁派张禄等人去调查谶谣的来源,就是怀疑那则谶言不是在说凡间,而是在说天界。当然啦,在事情还没有彻底弄清楚之前,他不敢大张旗鼓,更不敢禀报天公刘累,所以才搞得那么神神秘秘的。
可是张坚随即就向张禄声明,自己压根儿就没有取代天公的野心——“吾等若求王求霸,又何必修行登天?”修道第一目的是为长生久视,第二目的是摆脱灾祸不断的凡间,要说仙人一丁点儿权力欲也没有,那谁都不敢打包票,但终究仙就是仙,不能以人间常情来揣测啊。张坚一口咬定,自己是根本没有任何妄心的。
“且仙天之上,仙人皆如归隐,平素也少往来,若非祟之侵袭,连天公也不会有,便得此位,有何益焉?”
说到了,天公只是被推举出来负责规划对祟策略的一个临时职位而已,别说人间帝王了,就连凡间普通乡村里一名土地主的权势都没有,说公仆有点儿屈了,但也不见得比旁的仙高贵,又有什么必要去费心争夺了?
所以张坚在派张禄调查此事的时候,还敢暂且瞒着刘累——你对天公的职务没兴趣,未必刘累也彻底无兴趣,随时打算撂挑子,这要是猜测不准,却提早告知,不是白白往天公心里扎刺儿吗?那又何苦来哉?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