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这边谣言四起,北边的彭城也多有风传,尤其是时刻关注着徐州局势的彭城国相府,对邻国下邳尤为上心。?
听到阙家使者求见的时候,彭城相薛礼正在和主簿程肃谈论着这两天从下邳搜集来是消息,由是有些疑惑。
“阙尹、牛猛?”
来报的郡吏恭谨答道,“正是。”
薛礼迟疑了下,看向程肃问道,“这两个是何人?”
程肃蔑然一笑,回道,“这阙尹应该是阙家的嫡长子阙宣的亲信,后来阙宣逃亡他乡,阙家二房掌权后,其人颇不得志;至于那个牛猛应该也是阙宣的心腹,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罢了!”
“且不说阙宣已经离开徐州多年,不闻音讯,我等本来就不相识,这阙宣怎么会遣使者前来相见?这使者所来何为?”薛礼听了愈加疑惑。
程肃身为薛礼的主簿,相当秘书一角,时刻要备薛礼的咨询,所以对徐州各郡的局势下过很大的功夫研究,对州中各方势力及重要人物皆有了解,当下冷笑道,“何为?若属下没猜错的话,下邳风传的各种谣言应该与阙家脱不了干系!”
“笮融在下邳大兴佛事、广收苛捐,阙家为郡南豪强,国中郡望,受盘剥尤重,对笮融,他是怨之已久,只是慑於郡兵、州兵,故忍气吞声。放眼全州,唯我彭城可为其援,其若有异心,自然会遣使前来寻求结盟。”
“故而阙宣遣使为假,阙家遣使为真!”
阙宣多年未现下邳,加上他有意的误导,程肃自然将所有的事情联想到了阙家的身上,至于阙宣,自然被他看成了阙家的遮羞布。
“这么说,阙家有异心,是想要在下邳生事了?”
“正是。”
“好,好啊!”薛礼大喜,从席上一跃而起,脸上掩饰不住的笑意。
两汉时期的民众以郡为国,太守、国相在郡、国中可谓是一言九鼎,权威仅次于天子。 `
所以尽管他们的头上还有一个位卑权重的刺史制约,但是刺史对他们的约束力是很低的,哪怕是到了汉末这种乱世也不例外。
太守、国相具是秩比两千石的封疆大吏,而他们上头拥有“省察治状,黜置能否、断治冤狱”之权的刺史,秩俸却只有区区的六百石,典型的以小辖大。
这也是为什么薛礼能凭借着一国之相的身份对抗陶谦这位徐州刺史的原因。
薛、陶二人之间的不和由来已久,只是陶谦虽然通过拉拢分化州中的各方势力,掌控了徐州的大权,但是依旧拿薛礼毫无办法。
只是这种局面随着陶谦成为徐州牧之后,彻底改变了。
州牧执掌着一州的军政大权,对于治下的太守、国相,虽然说不上是生杀予夺,但是寻机打杀一番也不是不可能。
在二人之间的争斗中,陶谦彻底占据了上风,处于劣势的薛礼自然有着浓重的危机感。
做为传统的读书人,薛礼虽然没有起兵自立的念头,但是能有机会夺取隔壁的下邳,在陶谦的压迫下获得喘气的机会,他还是很迫切的。
要知道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时代,兵强马壮者为王。
在琅琊郡掌握在泰山诸将的手中,隐隐半独立的情况下,陶谦这个徐州牧的手中也仅仅掌握有东海、广陵、下邳三个郡国罢了。
一旦薛礼夺去了下邳,足以与占有东海、广陵二郡国的陶谦分庭抗礼。
想到这里,薛礼的心中不由火热了起来,“阙家能聚起多少兵马?”
“阙氏乃郡南大族,国中望,门客、徒附颇众。昔年黄巾乱徐,阙家也有人参与,听说阙宣逃离徐州就是因为他暗中参与过黄巾之乱。现今黄巾虽灭,余烬尚存,阙家若是能够推出阙宣,到时登高一举,至少可聚数千兵马。”
阙家怨恨笮融,一是因受盘剥太重,二则未必没有“佛道之争”的原因,阙家既有人参与黄巾起事,可见阙家之人即便不是太平道的信徒,也定是和太平道有些关系的。
阙家的门客、徒附本就不少,再加上下邳郡中残存下来的那些太平道信徒,聚兵数千确是不难。
“那阙家可有成事的机会?”
“怎么可能?”
无怪二人担忧,徐州民众深受黄巾之苦,纵然不喜笮融,也不会支持有黄巾背景的阙家起事。
不能携裹民众,就凭阙家那数千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兵卒根本不会是州兵、郡兵的对手,起事又怎么可能成功?
不过对于阙家是否会成功这一点,薛礼并不关心,至于阙家为何会“自寻死路”这一点,更是在他心中一闪而过,不留痕迹。
薛礼现在只关心一点,“徐县可会落在我们手中?”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