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火车上用手机码了一章,实在太累手了。大家看在小幽这么辛苦,外加生病,给个支持吧。给跪了,呜呜呜
许显纯一脸诧异看着急匆匆离开的李福民,信步进去了房间,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李福民见了鬼似的。
自己之前也是看到突然出现了这么多物资,一时疑惑,倒也没注意有什么东西,加之上面也有布匹遮盖。
布匹没问题啊,虽然自己没见过这是什么材质制造的,比丝绸柔顺舒适,这也没什么啊。
至于其他的农用锄具也没什么啊,许显纯朝着里边走去。
一眼便看到被李福民遮盖起来的食盐,许显纯眼睛转了转,蹲下身子将袋子解开。
看着上面一包被撕开的食盐袋子,里面白花花的,如同白雪一般。许显纯又岂是傻子,不然也不会被魏忠贤重用了。虽然心中已经有了想法,但还是不敢确认。也像李福民一样轻轻的沾了一些食盐放在口中,咽了咽口中不断溢出的口水。
“难怪啊,难怪啊”。
许显纯这才明白李福民为何一副见鬼一样,放在任何人身上,恐怕也如李福民一般,甚至可能更加的不堪。
对于这批食盐许显纯想的比李福民更多。李福民也许是被食盐的纯净所震惊,但是许显纯却知道,如果这样的食盐能源源不断的话,甚至可以搅动整个大明上下。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盐商都会被卷入其中,甚至还会有人人头落地。
经过这么长时间,许显纯也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至于这里的东西肯定是要进入市场的,其他的倒也无所谓。但是这批食盐要是进入市场的话,绝对可以收获好评,但是这也是一种不好。
一来原本的盐商肯定会为此受到打击,盐商必然会反击。二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群盐商早就和朝中的一些大臣利益一体了,动了盐商就等于动了朝中某些大臣的奶酪。
要是没有朝中大臣的庇护,盐商又岂敢这般行事无所顾忌。
按大明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每年盐产量是6亿斤,当时一斤折合现在596克,总量相当于现在的6.72亿斤(洪武、万历时期的官方统计,人口还是6000万,与北宋中期一样)。
明朝朝庭的盐税收入是:每引得银6两6钱4分,应得白银1328万两白银!但实际上最多时只有250万两白银,盐税大量流失。至于盐税去到哪里了,自然不用多说。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由于这些年是魏忠贤当政,而魏忠贤也是知道谁有钱,所以从盐商哪里硬是弄到100多万俩,这还是魏忠贤下了狠手,朝中的大臣才让了出来。
至于再多?魏忠贤可不敢逼迫太甚,要是鱼死网破的话,自己绝对会死的很惨,而且还是被皇帝弄死的。毕竟与朝中大臣相比,为了大明的安稳,皇帝还是会取舍的。
当然许显纯不知道的是?在崇祯在位时,由于没有太监对峙,朝中大臣可是把崇祯耍的团团转了,一年不过二三十万的盐税,这还是不想让自己的吃相太难看,让崇祯脸上多少留点面子。
对于这些大臣许显纯这些年也见多了,知道他们的习性。也许你的谩骂可能让他无动于衷,但是动了他的利益必然会拼死相搏。
许显纯也是有些不明白皇帝为何这么做?难道皇帝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天见尤怜啊,朱由校可没有想到这么多,只是想多转点银子而已。
对于朱由校来说,食盐这个东西老百姓必须要用到的,利润自然不可小觑。要是知道其中牵扯这么大,朱由校发誓绝对不干了,最起码不会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干。
这边朱由校正在长春宫里跟张嫣腻腻歪歪呢,听到魏忠贤说李福民又来找自己了,好像还挺急的。不由得有些纳闷,不知道李福民有什么事这么急。
按理说自己已经把物资交给他了,现在他应该正忙着准备跟杨建辉的商行联盟打回合战呢,难不成货物有什么问题不成。
“让李福民去暖春阁等候”,朱由校带着一丝疑惑开口吩咐魏忠贤。
随后又带着歉意看着张嫣。
“梓潼,本来想多陪你一会的……”。
“陛下身为大明之主,天下万民于一身,一举一动关乎整个天下百姓,自然当以国事为重,妾身不感让陛下留恋于后宫”。
张嫣一脸爱意满满的看着朱由校,眼神中流露出满足的目光。
真的,张嫣发现自从皇帝醒来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从以前不问政事,听信客氏和魏忠贤。到现在每日上朝,处死客氏。还经常到自己这边,要知道以前一个月也就来个一次啊。要是这样还不满足,还要怎么样才能满足。
朱由校不顾宫女的目光轻轻的抱住张嫣,喃喃的在耳边低声道。</div>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