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长官。”劳伦斯一看势头不对,便站起来,拉着同学告辞了。情报部门长官一下子就掐灭了他所有建功的希望。总而言之,长官已经警告过他了,在这件事上若是成功,功劳都是长官的,而失误则是属于他的。长官还召来了国家级报社的一名记者。“我有一个重大消息报道给各位,是的,一位大学生检测到了来自外星人的信号……”这是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的第一步。新闻播放后,劳伦斯以及他的同学,立刻成了英雄人物,他们的照片出现在莫比乌斯的每一家报纸上。大家都接收到了像是无线电信号的神秘信息,来自莫比乌斯之外智能生命的信息。令人惊讶的是,之后并没有发生某种恶性竞争,没有人想争先赶在别人前面破解神秘信号之谜,也没有社团派什么间谍去探查竞争对手解决问题的进展情况。人们似乎普遍达成了一种资源共享的共识。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大概是因为在这件事上不需要很多的资源,也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信息源源不断,而且免费供给,每个人都可以在别人成果的基础上积累自己的数据资源。
大家都默认了是劳伦斯最先决定公开信息的,于是莫比乌斯研究中心就建在他的实验大楼。所有的信息都源源不断地流向该中心,所有的人也都想从这个中心获得更多的信息。
不过还有另外的原因,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稀疏的人口。
很快,劳伦斯那里就建立起了一个以科研为中心的社区,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帕克斯浏览着与神秘信号有关的事实列表,显然,每段信息都以一连串的嘟嘟声为断点。第一次嘟嘟声后紧跟着音量高一些的嘟嘟声,然后是比第二次更响的嘟嘟声,接着就是一些嘈杂声。
有意思的是,帕克斯发现,第二次的音量是第一次的三倍,第三次是第一次的七倍。帕克斯对后面的噪声也进行了分析,看是否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但什么也没有发现。甚至连一些音乐家也被召了来,让他们来听听那些无法辨别的嘈杂声音里是否有某种规律。这些音乐家代表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流派:民族乐派、新古典主义、原始音乐、新民族主义、未来主义、噪音音乐。凡是认为能自成一个音乐流派的代表都被请了来,但没有人能够在这些信息中辨别出任何韵律或者模式来。数学家们使用最强大的计算机,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想在这些噪声中发现是否有某种已知的或者能够确认的波形。当然,所有的噪声都显示为某种波形,但关键是要找出每种波形是否有任何特殊的意义。
芝诺比娅要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而且她有方法。她的办法就是从看似一团乱麻的噪声波中分离出单个的声波波形,这正是她的研究任务。在简单的声波波束中,她能够做得到,但是这些嘈杂的声音太复杂了。不过在她工作的这个部门里,她的研究方向却是其中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芝诺比娅用马可尼新开发的计算机程序进行了新的尝试。这是一个比较程序,用数百万志愿者不同的声音波形组成的巨大数据库进行比较,数据库的数据由最熟悉自己语言的人读出整部词典而构成。
大量数据开始滚动出现,她面无表情地盯着屏幕。她喜欢倾听数千人同时说着数百种语言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她最喜欢的消遣和癖好。有时候,她试图辨别出其中某一人的声音,并追踪下去。当然,她没有成功。计算机程序也在同时做着同样的工作,努力寻找人类声音波形在神秘信号的噪音波形中是否存在。计算机在将神秘信号波形与人类声音波形相比较的同时,也将其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各种声音相比较。比如鸟儿的唧喳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瀑布飞溅时的轰鸣声以及各种野兽的吼叫声等。程序运行了一阵子后,芝诺比娅放弃了寻找个别声音的这个小“游戏”,她的思绪开始飘到了其他一些事情上。
芝诺比娅有好几次都注意到,每当人类声音数据库里多人的声音合在一起时,会奇怪地出现片刻的安静,似乎在那一秒钟里,每个人都同时决定安静下来似的。她今天的任务就是让计算机确认神秘信号中是否也有片刻的静止。她知道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是由一种叫做破坏性干扰的现象导致的。当两种波正好重叠在一起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当这种现象产生时,它们的作用会互相抵消。因此才会在数千种声音的纷扰嘈杂中出现一些极其短暂的“安静间歇点”,这种现象非常罕见,起初她完全没有注意到。
她决定按这个思路继续下去。她写下了一小段计算机程序,专门查找噪声中像这样短暂的“安静间歇点”,结果令她很是兴奋。实际上在来自莫比乌斯星球外的无线电噪声中,根本就没有完全的安静时刻,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什么“安静间歇点”。但她却注意到,有时声音会低下来,并有规律地出现。这意味着,即使那些波没有完全互相抵消掉,至少也抵消掉了一部分。她将这样的特定时刻称为“低语间歇点”。这给了她启示,美丽而智慧的她知道如何来破解这个谜团了。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