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乾清宫。
匆匆而来的徐灏看了眼神色焦急的十几位大臣,遥遥拱了拱手便直接上了台阶,宦官宫娥人人哭丧着脸,一副天塌下来的模样。
数百大汉将军手持刀剑把大殿团团围了四五圈,一只苍蝇估计也飞不进去,锦衣卫指挥使肖伟背着手低着头,紧皱着眉头。
看见徐灏走上来,肖伟忙迎了上前,低声道:“圣上龙体欠安,是因贵妃娘娘的死悲伤过度所致,此外。”说到这里,肖伟再一次压低了声音,“受了惊吓,房事上头。”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徐灏打断了他的话,左转往侧殿暖阁走去。
一进殿内,以太子朱瞻基为首的皇子们并排跪在地上,朱瞻基今年不过十三岁,最年幼的几个弟弟正处于不懂事的年龄,不是跪着乱动乱哭,就是朝着奶娘要抱抱,四五个御医好似死了爹娘一样,挤在角落里神色呆滞。
徐灏皱眉道:“除了太子千岁,其余人都出去,年幼皇子抱回宫,命锦衣卫撤去一半人手。”
随着他的到来,顷刻间乱成一团的乾清宫有了做主之人,朱瞻基露出了感激之色,弟弟们的哭闹声令他已经有些忍耐不住了。
也是朝中没有三公,内阁的地位还未凸显,张玉等国公身为武将不好进来,也要坐镇京城,至于六部尚书从来就没管过内宫之事。
此种制度无疑有弊端,内宫出事只剩下太后皇后或内阁以及太监三方,不怪英宗时期太后病故,三杨阁臣老迈,立刻使得王振趁势崛起,此后也基本是这三方的较量,而王族和勋贵早早被排斥出去。
倒是英宗的复辟多有赖于勋贵将领率兵里应外合,但也加剧了文臣和阉党的猜忌。联手进行打压,至于藩王就不用说了,早早远离中枢。明朝的太后或皇后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长时间的政局永远是文臣和太监轮流坐庄,当然皇帝想抓权也很简单。
类似眼下皇帝病重,太子尚在年幼,没有太后主持大局,皇后六神无主,两位亲王不在京城,内阁还没有首辅的时候。内宫一团混乱也在情理之中了。
突然间殿内安静下来,徐灏先进去探望帝王,就见皇后张氏抹着眼泪坐在床边,几位嫔妃站在一侧,站在最前面的是贵妃郭氏。
躺在龙床上的朱高炽面色苍白,正处于昏睡中,张氏见徐灏来了松了口气。
徐灏上前拱手道:“臣见过千岁娘娘和诸位娘娘。”
“你可算来了。”张氏明显轻松下来,埋怨道“整整一上午连个管事的人也没有,人人不是你推我让就是束手无策。本宫一妇道人家也不知该怎么才好。”
其实皇后非常精明,也很有手腕,有她在徐灏清楚宫里乱不了,无非是关心则乱而已。倒是因没了永乐皇帝。内阁大臣之间也必不可免的开始了明争暗斗,老资格的胡广胡俨互不相让,三杨年纪轻资历浅说话不好使,解缙又是个直言不讳的。一旦没有朱高炽从中调解,往往一件事也能争论不休。
来时徐灏先问过了原因,太监含含糊糊的说贵妃大黄氏死了。圣上悲痛之余随即病倒。
起因是死了个贵妃,不是暗杀投毒什么的,所以徐灏一来就命撤去护卫,没必要闹得草木皆兵。而且他对朱高炽的身体健康很有数,断不至于一病不起,因此又把年幼的皇子送走,难道干跪着等哭丧嘛?
说了几句话,徐灏转身出来,无意中竟发现朱瞻基脸上一闪而逝的笑意,不动声色的走了过去。
相比朱高炽的乐天知命,年纪轻轻的太子喜欢骑射武事,对权利非常热衷,有人私下说他工于计谋,就连朱高炽也说过太子近两年不太安分,有在东宫培植心腹的迹象,为此劝诫了一两次。
徐灏不以为然,天底下还有皇帝和太子之间没有隔阂的嘛?显然没有,时常敲打敲打太子,是每一任皇帝的必修课,提醒儿子你老子还没死呢,别急着抢班夺权。
但刚才的一瞬间,令徐灏担心起来,如果朱瞻基迫不及待的想做皇帝怎么办?貌似没有任何可以阻止他的存在。
突然他心中一震,自己不就是最大的阻碍么?假如太子做了不该做的事,那他应该有能力扶持别人登基,比如皇二子比如朱高煦,即使他没有这份心思,可对野心勃勃的人来说,任何阻碍都得铲除掉。
不过朱瞻基不是庸碌之辈,就算想当皇帝也得耐心等待成人之后,相互之间没有过任何宿怨,反而关系很亲密,徐灏无疑他母子的一大助力。
可预见的,朱瞻基不太可能下毒手,徐灏毕竟有功无过,应该先把人调离京城,等事成定局后再召回来,到时谁有病会替先帝复仇?那可是堂堂太子,已经登基的帝王。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