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杰哥同样是从内地出来的心态。
当然能听出来荆小强刻意回避中国、内地字样的说法。
故意用上华人这些模糊符号的词句,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身份区分感。
的确,回到这个神仙打架的港台娱乐圈,也是港片最辉煌鼎盛的时期。
荆小强感受最强烈的,恐怕还是两岸三地这种对祖国的认同感。
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血脉相连,在这场灾难发生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荆小强二三十年后隔着大洋看见的闹剧截然相反。
这里面固然有各种外部势力渲染影响,也有巨大地位形势转变引起的心理落差变化等等各种原因。
肯定不是那么单一。
但民族认同感总归是淡薄了。
可这是无法改变的自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
喊打喊杀喊抛弃滚蛋的是小孩子赌气做法,与其说未来治愈伤口,不如从现在就尽量做些自己能做的融合推动。
荆小强就是这么简单的想法:“没有掠夺,没有伤害,这不是一场零和游戏,美亚之花发展壮大,就让别的电影公司一定萎缩损失吗,你可以不参与到全球市场的突破,专注于港岛市场、右岸市场、东南亚市场,我估计跟你争夺的同行还更少更轻松了,但我要说的是,HK电影人积累了几十年,如此才华横溢,如此产业完整,难道就没有一点雄心壮志吗?”
在荆小强的人生看法里,为什么后来两岸三地的关系一地鸡毛?
还是个钱字。
内地穷的时候,各种仰望港澳台,随便一個商人到内地都是皇上皇,连货车司机佬都能随意的在鹏圳养小老婆,这种尊崇感当然很爽。
地位逆转之后心理反差其实都还在其次,关键是收入萎缩了。
这几天为什么小小一个港岛,捐款能比全世界还多几倍。
除了民族认同感,主要还是有钱富裕。
后来变成那个样子,何尝不是内地不再只守着HK这条唯一的国际贸易通道。
富裕了几十上百年的港岛,习惯了吃得满嘴油,还高高在上的自认为都是自己勤劳能干,逐渐开始穷凶极恶了。
穷才是造成一切矛盾的原罪。
好比这会儿国内为什么那么多优秀人才出国留学就不回来,还不是巨大的物质差距和经济水平、科研水平差距造就的选择。
寒窗十年学富五车,是村里唯一的希望,是家里未来的主力,难道回去挖煤矿?
明明有这样的才华可以过上美好生活,单凭一点点家国理想就要回去吃一辈子的苦。
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极其崇高的理想信念吧。
在看不到改开会带来什么样巨大改变之前,大多数人就是跪在这个穷字面前。
整个HK电影界从九十年代之后走下坡路,过了二十年的主演还是这几年的老面孔。
可不还是倒在个钱字上。
“麦姐跟我谈过右岸市场跟港片兴衰的关系,欧老板更是展望过进入欧美市场的前景,这是块巨大无比的蛋糕,我们为什么非得只盯着眼前这一丁点小市场?哦,根据我的感受,受损的可能只有演员……”
这个包袱丢得好,这场首映式坐在这家影院的都是圈内人士,演员更是群星闪耀,却听见荆小强这么说。
心里一下就提得悬起来,记者们更是咔咔咔的拍下各位脸色变化。
到这会儿大家都有点不由自主的还没听为什么,就信了荆小强说得一定有道理。
这可是单枪匹马拿下北美发行权的男人啊。
说什么都有理!
荆小强也不吝于分享窍门:“为什么我们现在非常期待龙哥跟杰哥这两部电影尝试呢,因为他们代表着华人电影功夫片的最高水准,这绝对是我们华人电影未来的主打方向,但不能所有港片未来都走这条线吧,我们也反复考量分析,除了这二位之外所有演员都是欧美面孔,龙哥执导的《杀手不太冷》更是一个亚裔都没,余导准备展开的《速度激情》也是全套欧美演员,看出来了吗?我们非常强大的电影工业生产线全都是华人,但出现在包装上的华裔面孔就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整个影院现场都轰然了。
特么谁能想到打开全球市场的钥匙这么简单?
或者说你没拿到欧美院线发行权之前说什么都是废话,但拿到后,怎么保证出品电影被院线接受,让这个艰难打开的缺口越来越宽阔?
用港片制作班底,却故意只用欧美面孔的演员,降低欧美观众的接受抵触,就这么简单!
其实再过个几年,一连串的港片导演开始登上好莱坞的舞台,就是用这种套路成功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多次问鼎奥斯卡。
只是他们自身话语权不高,带动港片产业很有限,只是以导演的独立身份参与到好莱坞大片制作。
对整个港片改革影响微乎其微,反而只有龙哥,真正带动了武行朝着好莱坞进发。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