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
环球时报主编带着手下最得力的几名记者,找到盟军司令部参谋长萨瑟兰,萨瑟兰立刻联系麦克阿瑟,同时这些记者会到其他驻地,采访所有师团长。
这次来的不止有环球时报,还有ABC电视台的摄影师。
麦克阿瑟天生爱表现,他身上的军服熨烫的笔挺,帽子有些倾斜,嘴里叼着标志性的玉米芯烟斗。
麦克阿瑟的装束和绝大多数严肃的军人都不同,尤其是占领日本后,他的权利更加膨胀,让他已不受任何条令约束。
麦克阿瑟喜欢站在镜头前的感觉,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意气风发,而且他总想竞选总统,觉得记者采访对提高他的名气很有帮助,所以很愿意接受采访。
面对记者的提问麦克阿瑟侃侃而谈。
“自从来到日本,我做了很多事情,我带领军队占领了这里,让日本人投降,结束了日本人在亚洲的侵略战争。”
“我成立了军事法庭,处置战犯,包括日本天皇。”
“我对日本进行了政治改造,取消日本的天皇制,结束天皇的封建统治,为日本制定了新的宪法,在日本推行美式自由经济政策,并推行美式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他越说越兴奋。
“对日本人,你要将其当畜牲看待,它才敬畏你,你打败他,打的心服口服,他会自愿把他的老婆女儿叫来陪你睡,对日本用铁拳才是真理。”
记者们很惊讶,
就连他旁边的军官都听的目瞪口呆。
不过麦克阿瑟总是语出惊人,他们也没办法阻止。
在采访完麦克阿瑟后,麦克阿瑟又带着记者和摄影师,参观了军队基地。
麦克阿瑟极具表演天赋,不仅装扮特立独行,讲话也要摆范,为了这次采访,他专门举行了一场小型的阅兵仪式,士兵们站在操场,麦克阿瑟站在指挥车上对他们进行检阅。
之后又出动航母编队,在海上来了一场舰队演练,由航空母舰打头,十几艘舰艇跟随,劈波斩浪好不威风,麦克阿瑟站在甲板上,脸上带着宽大的墨镜神情那叫一个雕。
随后记者和电视台又采访了驻扎在日本和韩国的众多师团长,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骑兵第1师师长霍巴特·盖伊少将,陆战第1师师长奥利华·史密斯少将,步兵第2师师长劳伦斯·凯泽少将,步兵第3师师长罗伯特·索尔少将,美7师师长戴·巴尔少将,美24师师长威廉·迪安少将,美25师师长威廉·基恩少将......。
没过多久,环球时报对采访进行了报道,第一个报道的自然是麦克阿瑟,麦克阿瑟的履历那叫一个漂亮,西点军校毕业,37岁做师团参谋长,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2年赴菲律宾,任马尼拉特区司令。1925年晋少将,任美第3军区司令,1928年任驻菲美军司令,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1年任远东美军司令,1942年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1945任命为驻日盟军司令最高统帅。
当然。
他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攻打菲律宾时,独自逃跑丢下军队那一段自然没有提及。
随后就是介绍麦克阿瑟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如何一步步改造日本,在日本推行自己的计划和政策。
环球时报对麦克阿瑟的话没有做任何修改,原封不动的报道了出来,包括他那句“对日本人,你要将其当畜牲看待,它才敬畏你,你打败他,打的心服口服,他会自愿把他的老婆女儿叫来陪你睡,对日本用铁拳才是真理。”
说实话,
麦克阿瑟在某些日本人心目中,原本还有一点好印象,尤其是普通民众眼里,因为他对日本实施了土地改革,以前日本的土地,大部分在皇族和贵族手里,麦克阿瑟来了一个收缴全国土地,然后对外进行售卖,任何人都可以买到土地。
没钱可以贷款,或者可以欠账,所以让很多底层老百姓分到了土地,这些人对他自然感恩戴德。
可日本那些政府官员、富豪、商人或者学者,对占领自己国家的麦克阿瑟,其实从内心怀着咬牙切齿的恨,只不过对方太强大,他们惹不起而已。
表面上装作顺服。
还有一点,日本人装作恭敬麦克阿瑟,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这样可以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有些人最喜欢自己骗自己。
大家表面上和和气气过得去,生活就能继续。
可是环球时报上麦克阿瑟这句话,真真戳的日本人心尖儿疼,即便我们被打服了,打怕了,送上女人让你睡,你也不要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啊,这还让人怎么有脸活。
这一刻。
原本日本人对麦克阿瑟的那一点点好感,顷刻间荡然无存。
当天晚上的ABC电视台,又播放了对麦克阿瑟的采访,麦克阿瑟意气风发的站在航母甲板上,嘴里叼着烟斗,身后是一排排的军舰在大海里劈开波浪前行。
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麦克阿瑟当天晚上也看了电视,对电视里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至于日本人会如何想,他才不会在乎。
他从来都是一个内心强大而又狂傲无比的人,后世的老特都比不了现在的老麦。
第二天的报纸,开始对盟军将领进行介绍。
步兵第3师师长罗伯特·索尔少将,美3师成立于1917年,因为在一战的马恩河战役中功勋卓著,所以该师又被称为“马恩磐石”师,全师共16000余人,下辖3个步兵团、5个炮兵营和4个直属营,拥有坦克333辆,装甲车411辆,火炮583门。
数据非常详尽,展现了美军强大的战斗能力。
当天晚上的ABC电视台,则配合着对美第3师进行报道。
斗罗书:(www.douluo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