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小说网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晋地事 (上)

2023-11-04 作者: 上善若无水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被吓跑了之后,并没有在晋地停留。

他是一路退回到了长安城,也是他之前登基的地方。

而晋地原本属于望风而降,之前各地府县看到李自成势大,直接就是投了。

不过等到李自成溃逃回长安,晋地立马就是重新打出了大明的旗号,各地皆反。

可谁曾想,大明京师却是接连发生重大变故。

皇帝也不知道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居然自称反贼,还要重来靖难之役。

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圣旨发了过来。

从释奴令到没收田产,从取消贱籍到废除读书人特权,从清查各卫所军户到命令抓捕晋商入京等等等等。

这一连串的圣旨,让底层百姓们欢呼雀跃,可在中上层却是被视为‘此乃乱命!’

晋商之中,人在京师的已经被抓,送进了北镇抚司给大师傅们磨砺手艺。

而那些还在晋地的,一个个都有着巨大的能量与号召力。

整个晋地都拒绝执行皇帝的圣旨,然后就陷入了一种左右不靠的尴尬境地。

大明也不管他们,只是接送那些从晋地逃亡去北直隶的人。

李自成那边得知晋地叛乱,自然不可能再重新收纳他们。

一时之间,晋地反倒是成了没人要的不管之地。

各处府县都是由当地士绅组建的民团把控,形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割据藩镇。

崇祯下令征收练饷,并且允许各地士绅自行组建地方武装,正是导致明末乱世的根源所在。

至于各地官府,大明朝廷是流官制度,本地人不允许在本地为官。

所以各地官府都是外地人,失去了朝廷大义之后,面对当地士绅毫无应对的办法。

要么就是弃官回家,要么就是奔走京师长安,实在不行那就和当地士绅合流。

这种畸形的古怪环境,却是在大明不管不问,李自成考虑留着这里作为缓冲带的关系,反而在乱世之中出现了难得的安宁。

再加上这两年天灾逐渐减弱,晋地百姓至少能吃上饭了。

当然了,这都是虚像。

晋地的土地依旧是掌握在士绅们的手中,甚至直接对抗皇帝之后,他们干脆撕破脸把能抢的田地都给抢了。

普通百姓们,依旧是做牛做马的奴隶,顶多是能多吃些糙米稀饭。

在这种环境之下,时隔两年之后,朝廷的大军终于是来了。

说的大军有些过了,实际上加上后勤辅兵也就是不到两万人马。

不是王霄不舍得派兵,而是北地逐渐安顿下来,各地流民分田分房都要吃喝。

在收粮之前,实在无力出动大规模的兵马。

这支新军的统帅名为卫时春,乃是当代的宣城伯。

宣城伯源于土木堡之变,当时于谦力主作战,调动各地备倭兵入京勤王。

时任济南卫指挥使的卫颖就是被调动的兵马之一。

之后他立下不少功勋,一路升至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在那场昏君打倒了明君的夺门之变的时候,卫颖站在了昏君这边,因此功而获封宣城伯的爵位。

他们卫家的世袭爵位是伯爵,不过卫颖死的时候因功追封了侯爵,这个是荣誉爵位,不世袭的。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卫颖他爹是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名字叫做卫青。

嗯,同名同姓的那个卫青。

到了卫时春这里,已经是第八代了。

此人在历史上,李自成破城崇祯上吊之后,带着全家一起投井而亡。是勋贵之中为数不多的殉国之人。

之后王霄搞分田,搞释奴的时候,卫时春也是积极配合。

所以王霄也比较看重他,打仗的时候带着他分领一路兵马磨砺,到现在已经是有了独自领兵的资格与能力。

卫时春很清楚自己这次的任务,并非是收复晋地,而是抓捕那些私通鞑虏的晋商们。

攻陷沈阳城之后,在城内查找到了许多有关这些晋商的记载。

有互相之间交易的记录,有鞑虏给晋商们的赏赐与表扬信等等。

所谓铁证如山,莫过于此。

他卫时春要做的,就是按图索骥,一家家的去抄家抓人。

可一路上的经过,却并非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自从通过井径道入晋之后,卫时春就陷入了一种非常为难的处境。

不是说到处都有人袭击,他的兵马打不过。

而是一进晋地,就有无数百姓闻风而来,哭嚎拜地大喊陛下终于来拯救他们这些子民了。

晋地多山少田,在各处矿产被挖掘出来之前,实在是难以养活如此之多的百姓。

所以这两年有不少晋地百姓去了北直隶,然后在那边分田分地免税种粮。

等到第一次的秋收过后,朝廷真的没有来收税抢粮食,反倒是拿着银钱来买粮,彻底安下心来的晋地百姓,急急忙忙的就回家接亲朋。

很自然的,消息就在整个晋地风靡开来。

一边是当佃户农奴,生死都操控在士绅之手,只能是勒着裤腰带喝粥度日。

关闭